地区: | 兴义市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兴义市,街道办事处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5:30,法定节假日除外。 |
电话: | 0859—3222129,传真号码:0859—3293110 |
地址: |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黄草街道办事处铁匠街23号 , 邮编:562400 |
兴义市黄草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境中部,国土面积7.313平方公里,辖向阳社区、红星社区、胜利社区、盘江社区、红旗社区、建设社区、兴源社区、街心社区、老城社区、北门社区10个社区,53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8325人,户籍人口78822人,流动人口17993人。黄草街道是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黔西南州、兴义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黄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在老城更新、城市管理、市场建设、北门开发、民生改善上使劲,着力提升街心花园6条商业街价值和休闲区地位,重点打造铁匠街、稻子巷、向阳路三条专业街和盘江路人防工程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引进万达广场建设项目,逐步辐射盘活带动大佛坊商业圈和湾塘河沿岸,力争将黄草街道建成“购物天堂”的核心区。2020年9月,街心花园被确定为“贵州省十大文化旅游商业街区”。2024年3月,街心花园、老城街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9月,穿云洞景区被列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一、行政区划
黄草街道位于兴义市中部,东与桔山街道相接,南接兴泰街道,西连下五屯街道,北与坪东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7.313平方公里。
二、自然地理
黄草街道位于市境中部,地处东经104°54′、北纬25°05′,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雨量1531.6毫米。距省会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均约360公里。
三、民族宗教
黄草街道境内居住着汉族、布依族等25个少数民族。有宗教场所三个,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位于老城社区,水晶寺位于胜利社区。
四、文化旅游
拥有国龙雅阁大酒店、盘江宾馆、豪辉酒店等旅游型酒店,拥有民间老年艺术团6个,文化宣传队伍3个。农家书屋10个,藏书约4万余册,老年人活动中心10个。拥有大佛坊、穿云洞公园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场所。
五、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全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1个,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单位普查登记上报1332个,抽样调查层个体户普查登记上报731个,全面调查层个体登记上报18个,国家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组开展实地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
六、就业及社会保障
一是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实现新增就业 1306人;收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024年度1552.49万元,收缴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244.57万元。二是民政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医疗救助、孤儿补助等救助金、老龄补贴、廉租住房补贴、残疾人补贴。每月研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累计走访问题线索1308人次。
七、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2022年124个老旧小区和2023年54个老旧小区的主体改造,推进2022年100个老旧小区的燃气(管网)改造和2024年老旧小区主体改造建设项目。盘江路午托中心、笔山幼儿园、笔山小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笔山书院、红星路小学改扩建项目、州中医院迁建项目、兴义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南环路电动车一条街”项目入驻31个品牌,完成电动车上牌服务站、电动车配件销售服务中心、电动车登记服务站等周边配套建设。
八、历史沿革
1950年,成立兴义县黄草镇人民政府。1951年,黄草镇人民政府改为城关区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黄草坝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78年,置城关镇管理委员会。1981年1月,撤销城关镇管理委员会,成立城关镇政府。1988年3月,将城关镇改为城南、城北2个办事处,属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1990年11月,撤销城南、城北办事处,成立兴义市南北区公所。1992年1月,撤销南北区公所,组建黄草坝镇,镇人民政府驻铁匠街。2003年11月,撤销黄草坝镇设黄草街道办事处。2010年6月,黄草街道办事处,分为现黄草街道办事处和兴泰街道办事处。
九、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
(一)组织实施辖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落实卫生健康、养老助残、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就业创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和法律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组织实施辖区环境保护、秩序治理、街区更新、物业管理监督、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辖区良好发展环境。
(三)组织实施辖区平安建设工作,预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组织动员辖区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统筹辖区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五)推进社区发展建设,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支持和促进居民依法自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六)做好国防教育和兵役等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规定的其他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