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兴义市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兴义市,镇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工作日: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
电话: | 0859-3625315 传真号码:3625557 |
地址: | 贵州省兴义市乌沙社区一组 |
兴义市乌沙镇位于东经104°6′0″,北纬25°0′8″。地处兴义市西部,东连坪东街道办,南邻白碗窑镇,西靠云南罗平县钟山乡和富源县十八连山乡,北接富源县古敢乡。素有“滇黔通衢”、“滇黔锁钥”和贵州“西大门”之称,是云贵两省重要的商贸云集之地和商品聚散地之一。人民政府驻乌沙社区,距兴义市区12千米。
下辖乌沙社区、牛膀子村、窑上村、纳姑村、抹角村、磨舍村、大兴寨村、普梯村、岔江村,1个社区8个村民委员会;66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21年辖区总人口38181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134人,少数民族6047人,其中以布依族为主,达3494人,其余还有部分白族、回族、黎族、蒙古族、苗族、水族、壮族。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千米,总面积139.3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38.32平方千米,占99.28%;水域1平方千米,占0.72%。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276人。
二、自然条件
地形面貌为典型喀斯特地形,位于滇黔交界处,海拔高度为1100米~795米之间。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度,年光照指数1522小时。有效积温3200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水量为135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
水文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有大小河流4条,总长52千米,二级支流黄泥河下游段由西北向西汇入黄泥河,经乌沙段为20.5千米,聚水面积12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0M3/S,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镇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陶土、白云岩、页岩、大理石、石灰石五种,其中烧砖原料陶土矿的储量较大,约204万吨,石灰石储量2亿余立方米。
三、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6.53万亩,人均1.68亩。农业总产值18316万元。以种植大米,生姜、玉米、烤烟等为主。全年种植玉米、水稻、薏仁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共45200亩。经济作物烤烟5900亩,中药材(三七、白芨、黄精等)560亩,生姜4000亩;蔬菜种植26000亩(含复种);以实施桃、李、丑柑、西瓜、火龙果等精品水果3500亩;实施干果种植1万余亩(以核桃为主)。乌沙镇500亩以上坝区共3个,大兴寨一岔江坝区面积1118.21亩,为蔬菜、精品水果基地,种植蔬菜、水稻及西瓜、火龙果等精品水果;磨舍一抹角坝区面积2154.49亩,是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以种植水稻、蔬菜、魔芋、生姜、辣椒为主;牛膀子坝区面积3785.64亩,是蔬菜、烤烟、生姜生产基地,主要种植蔬菜、烤烟、生姜、中药材等。我镇以三个500亩以上坝区为抓手,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熟品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提升种植效应,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工作。全面提升全镇生猪产能。实现全镇生猪出栏14800头。以生态环保、品种改良、规模壮大为推手,促进牛羊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肉牛出栏1500头;肉羊出栏2800只。生态渔业:在乌沙革里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
工业工业以水电、冶炼、生产加工、建材为主。2021年工业总产值554492千元。拥有工业企业规上1家,职工118人。
四、民生福祉
五年来,通过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安全施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施县乡道路改造升级里程32.75公里,建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组路12.65公里,串户路82.855公里,白改黑8公里,以“组组通”三年大决战为契机,完成18条“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共计36.096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8万亩,建成小水窖67座,实施弱点通讯线缆管网1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187盏。全镇通组基本实现通道,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防洪抗灾能力有效增强,实现4G网络通讯全覆盖,同步推进5G建设,全力打造数字乡镇。
坚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导向,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统筹发展好社会事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成小学、中学扩建工程,新建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1960个,高考本科上线突破52人,建成卫生院数字化接种门诊1个、村甲级医务室6个、卫生室23个,修建文体广场6个、公厕9个、应急广播93个,全力支持工青妇、统战、老干等工作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生活保障日益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按政策逐年提高,落实农村低保5920人次,特困供养人员207人次,发放资金212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5025人次,征缴保金63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9038人,征缴基金2394万元,实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同步提升。社会管理明显改观。以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制定村规民约,涵养淳正乡风,提高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简办、缓办红白事300余台,开展清理“五堆”治理“五乱”环境卫生整治,共清理垃圾近5000吨,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治安防控力度逐步加强,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保证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优化城镇品质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一是强化科学引领。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兴义市打造“一超三中心”要求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尊重规划的权威性,合理划定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界限,严格审核把关宅基地审批,将执行工作监督管控到位,科学确定乌沙城镇发展空间。二是建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环保、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5G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使镇村发展基础更牢、人民生活质感更高。三是壮大城镇经济。持续巩固拓展乌沙小城镇建设成果,积极整合黔龙古镇、乌沙场坝等优势城镇资源,加快申报新型城镇化基金项目,全面完善停车场、文化广场等城镇综合配套设施,探索打造一批网红街区、产业街区和休闲街区,全面提升乌沙城镇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城镇经济。
六、调整产业结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一是提高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质量农业、数字农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二是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围绕农业水利化率、农业机械化率、农业科技化率、农产品竞争力等重要指标,全面推进高标准建设,强化农机新设备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化、市场化服务试点,围绕坝区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特殊、有内涵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三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村集体+合作社+涉农企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积极盘活各类资源,引导农民用土地、资金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积极盘活农村集体用地,壮大村集体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七、加快文旅融合
着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与贵州龙、茶马古道文化、农业、信息化等产业多元化深度融合,推动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底蕴厚重、功能完善的兴义“后花园”。一是聚人气。按照“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节目”的思路,以风味美食、文化交流、民族建筑、民族风俗、特色商品等为载体,大力举办“三月三”“六月六”“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娱乐性,不断为乌沙旅游发展凝聚人气。二是强内涵。依托“贵州龙、少数民族、土窑”三大文化,吸引或引进一批专业团队和精英人才,全面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同时持续加强与中央美术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专业院校合作,培养一批专业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强化文化延续,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三是铸名片。紧扣乌沙特色资源优势,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全域旅游建设为牵动,全力推进野生动物园、贵州龙旅游山地探索、普梯村少数民族村寨、汽车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利用好贵州龙化石博物馆、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全力创建乌沙旅游品牌,打造乌沙旅游名片,助力乌沙文旅兴镇开新局。
八、生态环境治理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一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发展底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着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乌沙。完善镇村污水处理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办法,完善巡河员队伍建设压实巡河责任,健全完善养殖污染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筹资力度,建立农村卫生清洁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环保工作宣传,营造群众参与美好环境创建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真善美,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农村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推进镇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抓实移风易俗工作,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倡导勤劳致富、诚信重礼、文明节俭,抑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大力推进文明村居创建工作。开展好“好婆婆”“好媳妇”和“孝老爱亲示范户”评选活动。扎实开展好“党史”教育,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单位名称:兴义市乌沙镇人民政府
通信地址:贵州省兴义市乌沙社区一组
联系电话:0859-3625315 传真号码:3625557
邮政编码:562407 电子邮箱:2667820977@qq.com
门户网站:http://www.gzxy.gov.cn/zwgk/17/xzjdb/686/699/
办公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职能职责
一、职能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有效的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卫生、医疗、人才开 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城市低保、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工作机制,推行政务公开,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四是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区和谐。
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改进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发展基层民主,建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机制。依法指导居民自治,推动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
(二)制定本镇经济发展规划,管理本镇经济工作,组织、检查、督促镇经济组织发展生产经营。
(三)负责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爱国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社区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四)协同有关部门作好民政、交通、土地、物价、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管理、防疫等工作。
(五)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科学常识,对居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
(六)保护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七)对有关部门设在本镇的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考核、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城镇综合管理职能。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
(九)指导、支持、帮助村民委员会工作,促进村民委员会建设,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
(十)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反映村(组)和村民委员会的意见、要求、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