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兴义市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兴义市,街道办事处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电话: | 0859-3340070 办公传真:0859-3340050 |
地址: |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民族街1号,邮编:562400 |
兴义市人民政府万峰林街道办事处
办公地址:兴义市万峰林景区民族街1号
负责人:朱周
办公电话:0859-3340070
办公传真:0859-3340050
邮编:562400
办公邮箱:wfljd2017@126.com
门户网址:http://www.gzxy.gov.cn/zwgk/17/xzjdb/622/635/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行政区划】万峰林街道办事处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经104°32'-105°11',北纬24°38'-25°23',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日照长。年均气温15℃—25℃,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6.8℃,年均降水量1424mm,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0天以上。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10日,由原下五屯街道办撤出建立,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南出兴义城市中心区8公里的民族街,东连丰都街道,南邻则戎乡,西靠敬南镇,北接下五屯街道。人居区域平均海拔1180米,森林覆盖率46%,地貌类型以峰林、峰丛为主,最高海拔高度为1600m,最低海拔高度为780m,相对高差为642m,平均海拔高度为1359m,山峦起伏、奇峰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
【人口】万峰林街道办事处辖区8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全街道总人口6672户2318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89‰。有10个党支部474名党员。
【自然地理】辖区国土面积50.8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16公顷,耕地面积1430.64公顷,其中水田484.5公顷。
【文化旅游】有农家书屋8个,藏书约3万余册,8个村成立文娱协会,辖区内有西峰林风景区、将军峰、千年古榕树、八卦田、乐立古寨、中寨黄葛树、熊洞等自然风光。有下纳灰少数民族村寨、八音坐唱等民族风情特色,有布依八大碗、蛋炒饭等餐饮文化。
【经济发展】依托万峰林的资源优势,万峰林办现在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以此来促进全办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推动“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服务行业发展。在沿纳灰河两岸发展以花卉、苗木、经果林、蔬菜为主的新型种植业,种植连片的景观型庄稼和花木,在纳灰姚家湾建立以五星枇杷为主的经果林基地,七个村建立了5000亩优质高产水稻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1000余亩的特色果园和以绿缘花卉为中心的花卉园。
【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对辖区道路、景观、水电、厕所、停车场等附属设施进行配套优化和美化,辖区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村内广播电视网及移动、电信、联通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并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管护制度;就业服务方面,新增就业人员完成任务数25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300人,返乡就业29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1人,申请场租补贴30人,发放补贴172466元,申请一次性就业补贴1人,发放补贴1000元;民政兜底保障方面,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备案制度,规范低保信息档案,做好低保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工作。2021年,在册农村低保256户658人,发放低保金额248余万元,城市低保在册14户17人,特困供养在册18人,上报医疗救助55例,救助金额共计41余万元,发放残疾人补助共166人,补贴金额17余万元,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10人,改造资金35000元,发放高龄补贴及困难失能补贴38.52万元;教育保障方面,完成纳录小学的搬迁及更名,并实现万峰林小学与向阳路小学联合办学目标,完成万峰林民族学校(初中部)搬迁工作,2021年春季、秋季学期获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资助的学生合计858人次,资助资金共计38万余元。
【景区荣誉】万峰林街道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代表。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地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峰林之一”“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景区腹地,距离兴义市中心区8公里。
近年来,街道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观光农业,以农旅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0.05元,同比增长10%。202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9亿元,培育企业11个,完成批零住餐企业入库9个。
2013年,街道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下纳灰村被授予国家“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上纳会村被评为“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一工程文化产业示范村”称号。
2014年,街道在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论坛上,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之一的“休闲旅游型”模式。下纳灰村被授予国家“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卫生村”称号。双生村被评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会”在万峰林成功举行,万峰林被定为“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举办地。
2016年,街道被授予“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乡”称号。万峰林景区成为首家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下纳灰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2017年,下纳灰村被评为“十二五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村”称号。
2018年,街道荣获“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称号。上纳灰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2019年,街道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上纳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1年8月,街道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职能职责:
(一)政治建设方面
1.坚持党工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认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中央、省、州、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3.认真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学习必备知识技能。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切实负起街道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牢牢把握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将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工委工作总体布局,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认真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落实,充分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二)经济建设方面
6.制定街道经济发展规划,全面领导街道经济工作,组织、检查、督促街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经营。
7.依托风景区的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进一步进行招商引资,推动万峰林街道的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8.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贵州精神。
9.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党工委工作全局的突出重要位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四)组织建设方面
10.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全街道党的建设全面负责,抓好街道各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加强对街道各群团工作的指导。
11.加强街道党组织自身建设,指导各村支部的党建工作,搞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发展党员等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工委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1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街道和各个支部的干部教育、培养、考核、选拔、监督和管理工作。
13.坚持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全面领导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负责街道党的建设,坚决纠正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
(五)乡村治理方面
14.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继续抓好精准脱贫,提高脱贫质量,确保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按照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要求,全面推进我办489.1亩旱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5.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纳灰河治理、禁烧秸秆、垃圾清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6.以建设“生态万峰林、幸福万峰林、美丽万峰林、和谐万峰林、开放万峰林”五个万峰林为抓手,着力农旅一体化发展、着力村寨治理、着力保障机制为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农业产业“一轴三园多区”布局和村寨“八大工程”的实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
17.强化底线思维,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守牢安全底线,切实履行好职责,坚决控制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
(六)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18.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模范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决维护党的纪律,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