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兴义市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兴仁市,政务服务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8:30—12:00 14:30—18:00) |
电话: | 0859-6212066 |
地址: |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城北街道民主路20号 邮政编码:562300 |
英文网址: | https://www.chinaservicesnet.com/shop/938.html |
兴仁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中部,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市国土面积1778.3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6个民族,截至2024年底,总人口57.66万人(含雨樟),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0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8%。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道地中药材之乡”等荣誉称号。2018年,实现减贫摘帽,是黔西南州首个减贫摘帽县。
历史文化悠久。市境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秦、汉属夜郎国。夜郎灭后,汉在今市境置漏江县。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筑新城所。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于今市城,称新城镇;嘉庆三年(1798年),设新城县,并置县丞;宣统三年(1911年),设新城自治公所。民国元年(1912年)复设新城县丞;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据《礼记·大学》中“一家仁,一国兴仁”,定名兴仁县。新中国建立初期,兴仁为兴义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2018年9月28日完成撤县设市历史使命,正式更名为“兴仁市”。
生态环境宜人。兴仁市属于低纬度高原性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300—1450mm,平均海拔1253m,年均气温15.2℃,0℃以下不超4天,30℃以上不超20天,无霜期28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全市森林覆盖率55.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是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基地、全球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之一。
交通条件便捷。区位优势突出,目前已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距离南昆铁路兴义站、兴义万峰林机场、沪昆高铁、贞丰百层港码头均在50公里左右,市境内晴兴、惠兴两条高速穿城而过,与汕昆、沪昆高速互联贯通;正在规划的贵阳至兴义铁路贯穿全境,是黔西南州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北上川渝、南下两广、西进滇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对接东南亚的桥头堡,是西江上游经济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矿产资源丰富。兴仁市境内有煤、金、石英砂、萤石等21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6亿吨,远景储量超45亿吨,市境内取得兼并重组主体资格煤矿28对,其中露天开采1对,井工+露天开采1对,产能规模1530万吨/年,每年产量占全州煤炭总产量40%以上,连续8年全州第一;黄金远景储量超过100吨,已探明(备案)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68.13吨。1986年底产出贵州省第一块黄金,并于90年代初期突破万两产金大关。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黄金产业发展,2024年生产矿石3.2万吨。近年来,兴仁市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以地方电网为纽带,全力推进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以煤发电、以电强网、以网促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可持续的“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以化纤、纺织、服装、电子、箱包、鞋帽、高新技术为主的轻工产业;以薏仁米、小黄牛、茶叶、精品水果为主的山地高效农业;以自然资源、山地水体为载体的现代山地旅游业。力争实现“千亿级、第四代、出口加工、轻重并举”的综合产业布局。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8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2.7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91.18亿元,增长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