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人民政府
正大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部,地处黔湘二省结合部。全镇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余亩,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截至2019年全镇农户总人口5111户24257人,其中少数...
机构信息
地区: 松桃县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标签: 松桃县,镇政府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工作日 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 0856-2338001
地址: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正光新街花鼓广场 邮    编:554100
详细介绍

正大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部,地处黔湘二省结合部。全镇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余亩,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截至2019年全镇农户总人口5111户242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7.7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乡镇。

区位优势明显,东邻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镇和阿拉营镇,南连大兴高新区,西接本县盘信镇,北抵长坪镇及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距渝怀铁路铜仁火车站、高铁站35公里,距松桃县城33公里,距凤凰县城40公里,是铜仁镇村旅游的后花园。

交通便利,201省道、松铜高速、杭瑞高速、迓大二级公路和在建的铜松玉快速干道穿境而过,距离铜仁凤凰机场只有10公里,是铜仁、松桃、凤凰半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资源优势明显,境内呈丘陵地貌,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水稻、茶叶、油茶、花生等农业种植;全镇约有30万亩的有效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精品水果种植业,同时,苗王城旅游资源,马曹河、乌槽河自然资源等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延伸开发和挖掘。

旅游产业丰富,优势明显,有中国AAAA级景区苗王城、正大长征油茶产业园、省级高效茶叶示范园和中国正大生态健康养生产业园等为核心一批旅游配套优势产业,通过旅游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商品加工服务业等产业链条式协调发展。

一是中国苗王城。中国苗王城景区位于正大镇薅菜村,属国家级AAAA级景区苗王城,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苗王城距凤凰古城39公里,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是贵州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铜仁市十大优秀景区,亦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持的村寨景点。它集山、水、洞、泉、瀑、峡谷、森林、古树、茶园、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是旅游、度假、休闲、探险的胜地,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是著名的苗歌之乡,苗鼓之乡,民间绝技之乡,影视拍摄基地。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城堡。

二是正大花语长征是一个集农业产业、旅游观光、烧烤餐饮、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6000亩油茶基地、榨油厂、旅游观光园等,主要发展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油茶加工、渔业养殖、中蜂养殖、精品水果种植等六大主导产业,观光园内有水上餐厅、烧烤、钓鱼、娱乐、果园、茶园及花海观光等,每年吸引大量旅游前来观光。

三是正大省级高效茶叶示范园前身为武陵山茶场,始建于1981年,是省政府首批批复建设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按照“园区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思路,打造茶旅结合的生态观光茶园,已建成观景亭(台)、观光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

四是中国正大生态养生健康产业园位于该镇万亩茶海核心区盘塘村,依托茶园和田园风光,已投入资金5亿元启动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925亩,总建筑面积71663平方米,形成了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垂钓、会议接待、茶叶采摘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镇村旅游度假后花园。

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绝技绝艺之乡”、“苗族花鼓艺术之乡”、“民族文化示范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苗族文化保护完整,有独自的苗族语言、传统节日和独具特色的苗族婚嫁习俗文化,有神秘莫测的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钢针穿喉、仙人合竹、高空飞人、秤杆提米,有热情奔放的四面花鼓,有文化内涵浓厚的苗医、苗药和苗族刺绣。

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党委的主要职责: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八条的规定,乡党委的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政权机构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政府的主要职责: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各项服务事业。

3、依法管理本级财政、执行本级预算。

4、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卫生、医疗、人才开发、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

5、保护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组织的合法权益。

6、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节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

7、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8、管理民政行政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办理兵役事项。

9、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法定职责:

一、政治建设方面

1.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工作事项,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3.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强化全镇政府系统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镇党委领导下,全面落实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负责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工作。

4.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带头落实“四个责任”,管好用好“六大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依法行政方面

5.加强法治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开展全民普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加快建设普惠性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

7.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镇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接受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

8.保护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9.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10.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府服务,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1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2.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时、高质、完成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打赢打好“四场硬仗”,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当前脱贫和持续增收的关系、全面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关系、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13.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八字”方针,实施实体经济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14.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深度挖掘和弘扬正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6.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推开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生产,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17.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严格落实“七严禁” 和“1+8”债务管理系列政策,科学谋划项目建设,规范投融资管理,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扎实抓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18.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整治“五场战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恢复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群落结构,实施生态修复,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管理机制。推动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四、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19.加强能力建设,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全面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着力提升“八个本领”,落实严管厚爱措施,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20.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及镇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定不移兴“三风”、纠“四风”、树新风。

21.加强廉政建设,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织牢制度铁笼,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承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2.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勤政、为民、高效、清廉的干部队伍。

五、其他方面

23.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大风险防控工作;

24.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代的业务工作。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