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板溪镇人民政府
一、行政区划 板溪镇位于印江县城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6公里,印江至沿河、印江至重庆秀山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印江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
机构信息
地区: 印江县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标签: 印江县,镇政府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09: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 0856-6420001
地址: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板溪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邮政编码:555201。
详细介绍

一、行政区划

板溪镇位于印江县城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6公里,印江至沿河、印江至重庆秀山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印江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耕地2.16万亩,林地3.18万亩,人均耕地0.6亩,全镇有党支部35个党员863名,其中农村党员787名。

二、自然地理

境内高山、河谷、平地相间,海拔在500-1300米,平均海拔7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水文资源主要有水库和河流,所涉河段:坝坨河河流长度共8.8 km,流域面积0.043平方公里;毛寨河河流长度共3km,流域面积0.006平方公里;桶溪河河流长度共1.5km,流域面积0.002平方公里。水库三座,分别是龙家沟水库(小二型),蓄水量59.1万m³,朝阳水库(小一型),蓄水量167.93万m³,米溪水库(小二型),蓄水量10.01万m³。

三、文化旅游

板溪镇四周群山环抱,群峦叠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四季分明,无污染,生态和自然环境优越。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文化底蕴深厚,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给板溪的村村寨寨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祭风神是民间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活动。板溪镇下洞祭风神始于宋末元初,源于对“风神”的崇拜。祭风神民俗是典型的民族民间信仰活动,是印江及乃至贵州省土家族民俗风情的典型代表,亦是中国土家族民俗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祭风求雨的典型代表。

天生桥位于板溪镇勤丰村天星村民组,南北向横跨天生溶洞之上,由天生桥、天生洞、观音殿,石墙组成极为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天生桥全长150米,宽5米,厚4米,矢高200米,系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形成的天生石桥,石桥由一整块巨大的岩石构成。从天生桥西侧可进入溶洞内,溶洞自然形成洞门。

印江县板溪镇坪底村印染图案内容丰富,一般从神话传说及民间吉祥物象中取材创作,以名贵花草或珍禽兽配衬而成。构图形式大致有团窠式、对称式、散点式、花边式、整体式、几何纹式等十几种。图案造型独特,纹样自然、谐调、通顺、流畅,富有灵性和美感。常用的图案有“凤凰升子底”、“罐罐栽花”、“鹿子闹莲”、“喜雀闹梅”、“双凤朝阳”、“二龙抢宝”、“鲤鱼戏水”等近60种。成品越洗越明、越用越明,耐观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印江印染是工艺与技术、审美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民众生存智慧和才智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美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任氏宗祠位于板溪镇下洞村下洞村民组,所处地势依山傍水,前面为板溪河及印沿公路。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系砖、木、石结构四合院式封火墙围护古建筑,现存建筑有龙门、围墙、正殿、厢房、天井等。

渠沟村农耕文化体验园,占地约2000平米,分别有农耕图、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耕耘路、农耕实验园等,能让大家亲身感受土家农耕文化的田园气息。农耕体验场和农具陈列室,可以体验推磨、舂臼、纺花的乐趣,了解织布机、纺花车、炕笼、扁桶、戥子、斗笠、蓑衣等逐步离我们远去的土家生活用具用品的名称和作用。

渠沟村少数民族自然村寨通过改善和优化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金,以本村晚清著名书法名家周以湘书法文化为主体内容,板溪镇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下洞村少数民族民俗“土家族祭风神”展示,脱贫攻坚记实馆等等展厅。

四、民族宗教

境内有民间信仰点4个,基督教信仰点1个,佛教信仰点4个。民主分布主要以苗族、土家族为主。

五、人口就业

全镇有273个村民组10606户3.65万人,全镇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2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53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户45万元。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期599人次,发放培训生活补贴49.1332万元、东西部劳务协作就近就业补贴99人次1.98万元、东西部劳务协作在江苏稳定就业补贴17人次5.1万元、东西部劳务协作在江苏稳定就业社保补贴4人400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0人次,其中村卫生保洁员40人、疫情消杀员30人。

六、社会事业

一是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围绕全县“2+N”产业布局,抢抓时间节点,抢抓关键环节,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目前,完成了2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完成了大坪村“稻耳轮作”示范基地70万棒黑木耳菌棒清场,大坪村正在开展120亩稻田插秧工作;完成了2500亩茶园春管工作,加工翠峰茶1500斤,实现产值90万元;为了提高茶青下树率,正在组织工人抢收毛峰茶;超额完成了3500亩订单辣椒移栽,其中:已完成了900亩高厢起垄地膜覆盖工作,500亩高标准移栽工作;销售了第一批生态林下养殖商品鸡5.5万只,销售鸡蛋180万枚,总销售金额达620万元;基本完成了3000亩常规蔬菜整地移栽工作。

二是民生事务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农村基层经验丰富的老村干保留一批,大学生村官发展一批,春晖人士、致富能人培养一批,退伍军人引导一批,离退休老干部动员一批”的要求,完成了村级后备力量的摸排统计工作,完成了31个村(居)换届前经济审计工作,确保村级换届有序推进;高度重视防贫预警监测及低保核查工作,完成了1002户2049人低保核查,村级初评新增低保64户132人,核减低保137户300人,调整低保60户152人,覆盖了脱贫监测户48户192人;经村评议后拟享受低保908户1828人。全镇新冠疫苗接种3426人。

三是安全信访维稳有序推进。多措并举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周密细致开展涉缅北人员排查,千方百计劝返回流。目前全镇31个村(居)共摸排涉缅北人员4人,已劝返回流3人,正在开展稳控劝导工作,坚决杜绝再次涉缅。

七、经济发展

围绕“一园一带一中心”和“2+N”产业规划布局,按照“选好能人、选准产业、建好平台、带富群众”的思路,着力谋划“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目标,以“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和“梵净山珍、健康养生”为根本点,立足短平快,着眼中长期,科学谋划适宜适度的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探索出“四好一带”(选好能人、选好产业、建好基地、搭好平台、带富群众)产业扶贫模式。一是突出特色优势。围绕“山顶栽茶、林中养鸡、坝上种菇”的理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选择了2个主导产业、3个辅助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形成了“一园一带一中心”的产业布局。二是突出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镇23个村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万棒,新建柿坪土鸡合作社育雏场,并以此为中心带动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态林下养鸡30万羽,7个村种植茶叶2500亩,13个村种植商品蔬菜12000亩,11村发展红香柚为主的经果林2000亩,建成690亩蔬菜坝区1个,建成300亩“稻耳轮作”基地1个。同时辐射相邻村200亩。三是突出发展模式。通过组织镇、村、组三级召开座谈会,征求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意愿,加大对规模效益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的产业进行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采取龙头企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制市场化运作模式,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1.食用菌产业:大坪稻耳轮作集体经济合作社,坪底春晖富民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板泉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印龙食用菌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联合村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

2.生态林下养殖:柿坪村,梨坪村,坪底村;

3.茶叶产业:大门岩茶场,观音岩茶场,石塘村,勤丰村新芽茶场,沙坡村铁家组。

八、乡镇建设

板溪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印江县城至沿河黑獭G211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正式启动天堂凉风村至柏果村的三级公路提级改造工程项目,完成了泉溪至王家通村公路路面改造提升工程,实现村村组组通硬化路、家家户户通联户路目标。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日渐凸显,下步将加快同印江县城同城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扬优乘势,逆势而上,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九、镇党委工作职责:

1、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镇党委的决议。

2、领导镇政府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3、讨论决定本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镇政府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镇政府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律和有关法规作出决定。

4、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本级镇村干部的教育、管理、选拔和监督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镇村党员干部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

7、领导本镇的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维护稳定等工作。对本镇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迅速反应、及时处置,并立即向上级党委报告情况。

十、 镇政府工作职责:

1、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和国家制定的法令、法规,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并报告执行决议、决定和命令的情况。

2、制定并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经济计划和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经济保持平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承担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及增值保值责任;保护公民私人所有合法财产,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监督企业和各种经济联合体、个体户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政策,履行经济合同。

4、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村(居)管理工作,依法管理外来流动人口,处理人民来信来访,调解民间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5、制定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民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推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和养老保险工作;做好劳动管理、科普、老龄及宗教等工作。

6、加强镇级财政的监督和管理,按计划组织、管理镇财政收入和支出,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政策,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完成;做好统计工作。

7、指导、支持、帮助村(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促进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自治。

8、制定和组织实施镇村建设规划;加强公用、市政设施、水利建设和管理以及房屋土地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9、协助和支持设置在本行政区域内不隶属于镇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监督其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0、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