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印江县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印江县,镇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国家法定工作日):8:30-12:00 14:30-18:00 |
电话: | 0856-6330001 |
地址: |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政府路 邮政编码:555207 |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合水镇下辖合水村委会、大昔村委会、三坪村委会、新槽村委会、新台村委会、兴旺村委会、木腊村委会、香树坪村委会、新莲村委会、坪峨村委会、鱼泉村委会、水转村委会、白元村委会、小杉木村委会、高寨村委会、坪楼村委会、亚子坝村委会、汤家井村委会、新场村委会、普子村委会、茶罗村委会、大堡村委会、符家沟村委会、官庄村委会、石万村委会、洛佑村委会、羊角老村委会、龙洞村委会、土洞村委会29个村委会,下设187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合水村。
二、自然地理
1.位置境域:合水镇地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20千米,东连新业乡,南依永义乡,西接板溪镇,北邻天堂镇,东北与木黄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09.01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合水镇境内最高点位于汤家井,海拔1359米;最低点位于二道水,海拔567米。
3.气候:合水镇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99天。
4.水文:合水镇境内主要河流为印江河,长10.7千米,由东向西流入朗溪镇界境内;主要支有流清水江,长12.5千米。
5.自然灾害:合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滑坡等。
6.自然资源:截至2021年,合水镇农业耕地面积1288公顷(其中田716公顷,土572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2万亩,林地面积5804.04公顷。
三、文化旅游
合水镇作为梵净山西线文化旅游起点站,文化底蕴丰富,素有“印江鱼米之乡”、“蔡伦古法造纸之乡”之称,是省文化厅命名的“民族长号唢呐之乡”,此外,土家花灯、金钱杆等民族文化艺术也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抓党建、争项目、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和谐稳定、破解历史遗留疾症,紧紧依托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为契机,立足梵净山西线旅游起点、古法造纸传统工艺及生态博物馆、万亩油用牡丹花海,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加速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筑土家风情城、牡丹花海之都、梵净山西线文化旅游集散地,推动合水步入高速发展轨迹。
四、民族宗教
合水镇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达24019人,占77.85%;苗族4576人,占14.83%;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2259人,占7.32%。合水镇13个村共计16宗教民间信仰点,分别为:基督教固定处所(合水村街上)、十万庙子(白元村廖下组)、关地庙(茶罗村三八组)、行思庙(符家沟村)、青龙寺(高寨村高寨组)、银定山(合水村银定山)、角安前(落佑村七组)、行寺庙(落佑村一、二组)、灵关庙(坪楼村)、佛教庙(香树坪村石峨)、佛教(香树坪村香树坪组岩角)、行司庙(小杉木村快闹组)、观音庙(新场村)、中元寺(新台村元家坪组)、龙王庙(石万村四沟塘)、太阳庙(羊角佬村白坟岭组)。
五、人口就业
截至2021年9月初,合水镇辖29个行政村187个村民组,辖区总人口3085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92人,城镇化率31.73%。总人口中,男性16396人,占53.14%;女性14458人,占46.86%。摸排全镇16-60周岁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共计16056人。全镇共有党员755人,设有3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9个,党员692人;机关支部6个,党员63人;教育总支1个,中学支部1个,合水小学点支部一个,新场小学点支部1个。
六、社会事业
合水镇坚持“四个不摘”,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体系,通过发展产业、易地搬迁、教育医疗、生态补偿、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开展精准帮扶,全面开展防贫预警,扎实推进各项巩固提升工作,“零问题”通过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全面普查和国家抽查评估和省级成效考核。
强化综治、维稳、信访防范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坚持防控结合,着力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工程”,全面推进安防摄像头安装,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洁净行动”工作。全镇共计推广安装平安乡村摄像头604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8起,接访下访群众866人次,结案化解信访案件11件,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未发生命案及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民风持续向好。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切实加强对校园、水库坝塘、河道、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烟花爆竹、危化品、食品药品、森林、地灾隐患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计开展各类安全隐患大排查84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24个,已整治完成516个,整治率98.5%,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三是着力风险防范化解。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各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十大领域的重大风险排查化解工作专班和风险点防范化解工作专班,成功化解5个风险点,进一步防范化解了重大风险并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了全镇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提标核查,保障贫困人口1094户2477人,发放低保资金450万余元,完成敬老院改造项目,持续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52.8万余元。就业方面:有序开展就业扶贫,推荐劳动力到苏州务工24名,摸排全镇16-60周岁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共计16056人,开展家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劳动力技能培训219人次,开展就业援助,落实公益性岗位177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144.9万余元。积极利用“苏铜”协作平台,人社、扶贫部门通力合作,持续跟踪劳动力就业情况,确保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保障群众收入。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和“七长责任制”,劝返复学8人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137.547万元;医疗方面:持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签约医生服务,开展镇、村级医疗培训9次,培训人员313人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员参合率达到100%,贫困户住院补偿782人次,共计补偿资金289.35万元,门诊补偿共0.8万人次,补偿资金51.65元;住房: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及住房补短板查漏补缺任务。
七、经济发展情况
合水镇以农业经济为主,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生猪、肉牛、精品水果等产业。近年来,合水镇围绕建设“两线两坝两山示范带”(合水至紫薇、合水至木黄蔬菜示范带、2个500亩蔬菜大坝、省道沿线两山精品水果示范带),两线纵横推进两山发展,山上、山中、山下,产业连接,按照全县“2+N”产业布局,着力于布局坝田种蔬菜、食用菌,山中精品水果,山上畜牧养殖、茶叶、烤烟,以畜产联建种植,实现有效资源(有机肥)循环利用。2020年,全镇农林牧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达到10601元。财政收入2020.94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亿元,较年初增长1954万余元;贷款总额3.09亿元,较年初增长5074.29万元。
(一)打造坝区蔬菜产业示范带。以印江精耕细作公司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兴旺村、高寨村为主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800亩,用心筹建合水镇万亩果蔬标准化基地工作;推行林经立体种植模式,在大堡、符家沟利用果园地间种黄豆、辣椒、莲花白等蔬菜2000余亩。2021年完成订单辣椒任务数2920亩,建成2个400亩高标准示范点。
(二)打造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带。一是建设沿河道两旁海拔700米以下红香柚种植,以春晖林基地为中心,高标准建设三坪、大昔、木腊1000亩红香柚产业示范带,带动香树坪、亚子坝、坪楼、新场、茶罗、官庄、落佑、新莲、坪峨9个村2400亩红香柚;二是建设两山上海拔700米以上的奈李、黄桃种植:高标准建设符家沟1000亩奈李,辐射带动大堡、羊角佬、土洞3个村种植奈李1200亩示范带。
(三)打造生态茶叶产业示范带。引进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以印江县梵净汇浦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抹茶加工厂为依托,打造合水、新台、羊角佬、白元等4个茶叶专业村,实现3200亩成园茶叶基地有效管护,其中高标准建设抹茶基地1500亩,并投入使用两条生产线。2021年新植黔茶1号400亩,生产翠峰茶1.5吨,毛峰茶11吨,大宗茶56吨,红宝石10吨,绿宝石16吨。
(四)打造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带。根据各村畜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条件布局畜牧养殖,打造鱼泉、土洞、坪楼、新台、新槽畜牧产业示范带。带动羊角佬、鱼泉、坪峨、水转、落佑、龙洞、汤家井、小杉木、合水、兴旺、符家沟、三坪12个村。全镇现有养猪规模户13户,养牛规模户37户,养羊规模户11户,养兔规模户2户,上半年共出栏生猪17800余头,牛400余头,小家禽8万只。2021年土洞、坪峨、新台等村集体生猪代养场存栏6000头以上,年出栏10000头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2000余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
(五)打造食用菌产业种植。以兴旺村食用菌产业基地为中心,带动大昔、合水三个村生产菌棒140万棒。
(六)打造烤烟种植示范带。始终以区域优势,宜烟种烟,2021年栽种1490亩,计划完成35万斤,产值约520万元。
八、乡镇建设
合水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夯实公共基础设施。电力通讯方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沿线电力设施改造升级;29个村电信、移动网络通信全覆盖;道路交通方面:常态化管护29个村通村通组公路,有效管理路段132.7公里;投入176.7万元新开挖、硬化产业路7.1公里。人居环境方面:完成集镇垃圾中转站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常态化运转;移民安置方面: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沿印松、印秀高速公路征地拆迁6个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安置点“三改”任务。生态环境方面:一是持续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聘用生态管护员124人,建立生态管护员管理、评价和考核制度,生态管护员作用发挥日渐明显。二是坚持巡河护河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河284人次,印江河、长滩河得到进一步净化保护。三是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全镇新建公厕5座,新建垃圾池20个,增设垃圾桶100余个,增设垃圾清运车1辆。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环境保护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九、主要职责: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安全、司法行政、计划生育、就业、维稳等行政工作,负责驻本镇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
3.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7.安全监管(管理)职责
(1)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本辖区安全工作,制定本地区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结合本区域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有关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场所以及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本地区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协调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消除隐患,处理事故,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乡镇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保护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3)负责本镇畜禽防疫、检疫、治疗、疫情测报及药品、疫苗供应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4)负责本镇农药、兽药、化肥的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5)负责本镇农机安全生产及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督,负责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6)负责本镇林业环保工作,组织指导本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检疫工作,监督检查护林防火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7)负责本镇水利工程建设保护、污水排放、水环境治理及防汛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8)负责以镇政府名义举办的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并负有主体责任;
(9)负责本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安全工作,并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8.承办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