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博士谈武学:武术的三层修炼

95商服网  •  • 来源:www.95ye.com  • 关注:1711

中国武术讲究三层修炼:第一层是意识感知身体,意识支配行动;第二层是意识感知时空,身体善用时空;第三层是意识感知意识,意识引领意识。简单说就是身体、时空和精神三层境界。







意识感知身体,意识支配行动







习武的第一层修炼是意识感知身体,意识支配行动。准确感知身体,灵活运用身体,完成预想的动作。想手动,手就动;想脚动,脚就动;想大拇指动,大拇指就动;想小拇指动,小拇指就动。想A处肌肉动,其它部位就保持不动;欲静,则决不妄动。不受意识支配的行动谓之妄动。




要意识到一个动作究竟是哪里先动,哪里次动,哪里后动。感知运动中能量的传输过程,感知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到哪里?




我们的意识常被外界牵动而忽视了身体,因此与肉体并不总是统一,即所谓“心为物役”、“魂不守舍”。意识灌注于身体某处,某处就有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调整能力。四肢百骸会因为被意识长时间淡忘而生病变,意不到,则气血不周,久则病生。通过这第一层身心合一的修炼,可以强身健体,手脚灵活,耳聪目明。




气功修炼中的内视,本质含义也是意识感知身体。意识感知身体还包括感知对手的身体,由“知己”进而“知彼”。太极拳为什么要从放松、柔和、舒缓入手?原因在于,在松柔、舒缓的情况下,有利于意识清醒地感知身体,有利于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有利于意识支配身体。放松、柔和、细腻只是手段和路径,实现身心协调才是目的。在身心合一的情况下,快慢、刚柔、大小、内外、高低起伏,凡此等等,无所不能。




意识感知时空,身体善用时空







第二层修炼是感知时空,善用时空。武术是特定时空中的运动,习练武术,必须感知时空,理解时空,理解距离、速度和节奏;明白力的结构和作用;理解整体重心和局部重心;理解运动轨迹,包括整体轨迹和局部身体的轨迹;理解点线面体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为什么会跌倒?就是因为不能察机于先,不能及时调整,对重心倾斜的感知力和支配力不够。初时不觉察,察觉时已晚;若觉察得早,且能随时调整,则不会跌倒。作为武学大师,其时空感是超越常人的。古代传说中关于仙人、“神通”的描述,就是在时空境界上做文章。







意识感知意识,意识引领意识







第三层修炼是意识感知意识,意识引领意识。意识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的,佛教有论述意识的专著《唯识论》。“意”指思量或思考,“识”指分辨、区别、明了事物,二者都是心的功能,是心境的体现。之前的中国人更多称之为心、神、意,泛指精神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




意识就像莲花,绽放一层,里边还有一层;再绽放一层,里边还有更深的一层……层层递进,层层绽放,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感悟真心。意识之中,有肤浅的成分,有外界强加的成分,例如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受传统的影响不自觉而生;有时是别人的意识强加于你,使你误认为它是你的意识。这在心理学中,尤其是大众心理学、群体心理学中有深入的讨论。你必须感知甄别,才知真假。深层次的自我可以支配外表的自我,深层的意识可以支配浅层的意识。




佛家的“明心见性”,道家的“修心炼性”,儒家的“存心养性”都是在意识上做功夫。宋代李涵虚著有《九层炼心》,炼心就是炼心意、炼意识。




武术搏击,既要感知自己的意识,还要感知对手的意识,引导、改造甚至控制对手的意识。不仅打击对手身体和劲路,还要打击对手精神,李小龙就提出过“截击对手的思想”。不以伤害对手身体为最终目标,而以影响控制对手身心,追求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正是在精神这个层面上,中国武学与西方搏击术拉开了差距,显示出了更高的境界。







胜以心力







不论是练拳术套路、器械、推手、散手,还是练气功,都是在练这三重境界。由于三层修炼都离不开意识,所以中国武学讲究“心意功夫”,讲究“胜以心力”。




如此三层修炼,不仅武学如此,人生、社会诸多学问莫不如此。必须清醒地感知自己在想什么,自己在做什么?商场如战场,细分行业、细分市场就好比细分时空,必须感知市场在做什么,对手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自己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




静而不怠,动而不迷!






邱海洋,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著名的武术科学、武术国学研究者,武术科学化、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4288.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