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人民政府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珠江上游,是三省区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素有“西南屏障”“滇黔锁钥”之称。境地山环水绕,资源独特,风光迤逦,民风...
机构信息
地区: 兴义市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标签: 黔西南州,政务服务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工作日 8:30-12:00  14:30-18:00
电话: 0859-3223221,0859-8700300
地址: 贵州省兴义市沙井街16号 邮编:562400
英文网址: https://www.chinaservicesnet.com/shop/907.html
详细介绍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珠江上游,是三省区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素有“西南屏障”“滇黔锁钥”之称。境地山环水绕,资源独特,风光迤逦,民风淳朴,气候宜人。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207.2米,最低海拔275米。


全州辖8县(市),即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贞丰县、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下设140个乡镇(街道),其中, 83个镇、43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含2个民族乡);1291个村(居)委员会。州境除汉族外,现共居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黎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蒙古族、白族、水族、土家族、满族、藏族、哈尼族、仫佬族、朝鲜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是黔、滇、桂三省(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46个民族,总人口377.0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4.71%。


黔西南辖地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对兴义猫猫洞、安龙观音洞等古人类生活遗迹考古发掘考证,早在万余年前,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兴义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殷周时,始有部族活动,为鬼方国。春秋、战国至秦、汉、两晋为夜郎国、牂牁郡、夜郎县、夜郎郡、兴古郡,且属辖地域数次变更。唐代,在州境推行羁縻制度。南宋时期,州境分属罗殿、自杞等国,因贩卖马匹致富,实力大为增强,成为西南地区重要“藩国”。元代,在州境推行土司制度,加强对地方土著势力的控制。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黔西南纳入明王朝统治,在州境实行屯田,对土司制度进行整治,设置卫、所、屯、堡,实行“土流并治,军政分设”。清顺治九年(1652,永历六年)二月,大西军余部领袖孙可望派人将明永历帝朱由榔接到贵州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今安龙县),并派兵守护;十五年,改安龙府为安笼所。康熙六年(1667),裁安南所并入安笼所,设南笼厅,隶贵阳府;十年十月,南笼厅始移驻安笼所,改隶安顺府;二十六年四月,裁安笼所,并入南笼厅。雍正五年(1727),改南笼厅升置南笼府。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政治上废除土司、土官职务,改派流官治理;军事上解除土司、土官军队,改派清军驻守。嘉庆二年(1797),改南笼府为兴义府。民国3年(1914),撤销兴义府,境内隶贵西道;9年,撤销贵西道,各县直属贵州省;24年,州境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7日,正式成立贵州省兴仁区督察专员公署,时辖兴仁、兴义、普安、盘县、晴隆、关岭、安龙、贞丰、册亨、望谟10个县,专署驻兴仁县城。1951年11月,兴仁专署由兴仁县城移驻兴义县城关镇。1952年11月8日,改兴仁区督察专员公署为兴义区专员公署。1955年6月15日,兴义区专员公署改称贵州省兴义专员公署。1956年7月18日,撤销兴义专区,专区所辖的兴义、兴仁、普安、晴隆、盘县、关岭6个县划归安顺专区管辖;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个县划归黔南州管辖。1965年7月18日,恢复兴义专区建制,专署驻兴义县城关镇;安顺专区所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晴隆5县和黔南州所辖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县划入兴义专区管辖;同年11月13日,撤销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个县,后分别建立安龙、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贞丰、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仍均隶兴义专区。1967年,兴义专区改称兴义地区。1971年1月,盘县改为特区,归六盘水市所辖。198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地区及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个自治县建制,建立黔西南州及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个县。1982年5月1日,正式建立黔西南州,州府驻兴义县城。1987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县,建立兴义市。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黔西南州政务服务网入口

黔西南州政务服务网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