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思南县 |
分类: | 政府机构 > 工信局 |
标签: | 思南县,商务局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国家法定工作日;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
电话: | 0856-7222166 |
地址: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双塘街道办事处四楼, 邮政编码:565100 |
思南县工业和商务局(以下简称县工业和商务局)是县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加挂思南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牌子。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工业、贸易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拟定全县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工业、信息化重大结构调整项目;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调查研究全县工业发展,并拟定工业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负责工业和信息行业管理,指导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二)负责工业、信息化经济发展的调控;监测分析工业信息经济运行态势,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协调解决工业信息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承担工业用煤、成品油的协调和紧急调运工作;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参与产业损害调查工作;负责工业、民爆、轻纺、机械、医药、冶金、化工、有色、黄金、建材、食盐管理工作,指导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和全县散装水泥生产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组织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投资政策;负责提出工业信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提出县级财政性工业信息发展资金使用方向、支持重点和安排意见;负责全县工业信息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并按照权限负责工业信息技术项目的核准、上报审批、备案;承担工业信息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减免税审核申报工作。
(四)拟定全县工业信息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的鼓励政策;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全县工业贸易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协调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贸易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负责全县特种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管理等工作。
(五)贯彻实施节约能源和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负责拟定地方性工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并监督管理相关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及认定工作;组织协调相关行业节能示范工程和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拟定县级财政用于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全县散装水泥生产发展工作。组织实施《电力法》,监督全县生产、生活用电安全。
(六)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全县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宏观指导民营企业改革;指导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民爆器材行业生产、销售及安全管理工作。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全县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负责管理各级财政下拨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
(八)推进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商贸服务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推动贸易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负责协调全县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它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的工作;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工作。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
(九)组织实施全县重要消费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的工作;负责建立健全生产生活物资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及保障工作,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指导企业科学计划生产;对成品油、分销体系规划制定相关管理政策、管理制度;对成品油市场进行报批和监督管理;制定加油站、加气站发展规划。
(十)贯彻执行国家进出口商品、加工贸易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全县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大宗进出口商品,指导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体系建设;执行对外技术贸易、进出口管制以及鼓励技术和成套设备进出口的贸易政策;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的工作;执行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
(十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内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外商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全县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十二)贯彻执行发展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大数据、信息化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负责统筹数据资源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全县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开放,促进大数据与政务服务融合应用,统筹推进全县“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拟定全县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全县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融合应用,负责全县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出大数据、信息化领域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省和市支持建设资金安排建议,提出大数据、信息化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的建议,拟定县级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承担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负责大数据、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十三)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和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拟定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完善政府部门电子商务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体系,引导全县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新农村商务信息工程建设与实施、加快培育企业及个人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推进全县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十四)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十五)结合部门职责,统筹做好军民融合、扶贫开发等通知,做好本部门、本系统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
(十六)职责调整。
1.将县工业和商务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职责划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将县工业和商务局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划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将县工业和商务局煤电油运调度和协调保障工作职责划给县发改局;
4.将县工业和商务局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等监管职责划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6.在县工业和商务局增加大数据发展相关职责。
7.将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责收回县工业和商务局,涉及更名等机构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十七)职能转变。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努力构建具有思南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二是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三是狠抓政策落实、解决企业困难、做强做优企业,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四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县,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3.加强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4.促进简政放权。按照“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的要求,统筹推进县级政务部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推动县级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开放,促进政务业务流程优化和简政放权。
5.提升监管效能。围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铜仁“试验田”、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县建设定位,在产业发展、应用创新、县级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规划编制、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并强化结果运用。
6.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深化政府数据“聚通用”,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服务能力,推动大数据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政府决策能力、民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