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碧江区 |
分类: | 政府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标签: | 碧江区,农业农村局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9:00—12:00,14: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
电话: | 0856-5253164 |
地址: |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凉湾村碧江区为民服务中心4号楼5楼 邮编:554300 |
(一)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措施。组织起草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有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指导、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
(二)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指导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负责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拟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
(四)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定帮扶政策,统筹协调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考核评估工作,指导、监督中央、省级、市级和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研究提出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承担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有关工作,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五)负责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推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建议,培育、保护农业品牌。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承担农业统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工作。
(六)负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的监督管理。指导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推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负责渔政渔港监督管理。
(七)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风险评估。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知道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八)负责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工作。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园区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业清洁生产。知道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负责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监督管理。
(九)负责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拟定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地方标准并监督实施。落实种业振兴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业收益和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十)负责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区内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组织疫情扑灭工作。
(十一)负责农业投资管理。提出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编制区级投资安排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规划,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和方向、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项目的建议,按规定权限审批农业投资项目,负责农业投资项目资金安排和监督管理。
(十二)负责组织拟定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十三)指导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拟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指导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十四)牵头开展农业交流合作工作。承办农业涉外事务,组织开展农业贸易促进有关对外交流合作,具体执行有关农业援外项目。
(十五)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压实各方责任,过渡期内保持有关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总体稳定,项目资金相对独立运行管理,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十六)加强对全区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流转和交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七)统筹推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树立大食物观,推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农产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十八)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模式集成、适用技术推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产业体系创新体系融合、农科教产学研融通,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十九)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推动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发展,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保护和产业培育体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题,严防、严管、严控质量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十五)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