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
单位简称:车民街道办事处
地址:榕江县车民街道阳光小区
邮政编码:557200
电话: 0855-3920088
电子邮箱:rjxcmjd@163.com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8: 30-12: 00 14: 00-17: 30
单位负责人:张晓斌
一、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王荣艳
2.咨询电话:18385787023
工作职责:负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负责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上级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总体工作部署开展调查研究;拟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审核等工作,并做好文书处理及档案工作;负责党政信息、机要、保密、机构编制、干部人事、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网上电子政务、来信来访、机关会务、后勤保障等工作;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服务等工作;协调人民武装日常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党建工作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吴平英
2.咨询电话:19885338402
工作职责:负责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对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辖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人才工作;组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负责落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负责基层党代会代表联络服务工作;负责基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负责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完成上级和党委交办的其他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经济发展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吴必舜
2.咨询电话:15772575457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本街道经济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工作;负责辖区企业管理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一二三产业指导和统计等工作;按照国家、地方统计制度和普查制度的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国家和省、州、县布置的日常统计调查任务和普查任务;负责对本街道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服务;负责管理街道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健全街道统计工作制度;负责项目的申报及组织实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方财源建设;组织招商引资项目的编制上报、为党工委、办事处招商引资搞好服务;负责管理本街道科技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科技计划、科技成果引进和推广、科技培训和科技统计等工作;引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做好工商业联合会相关工作;负责街道文化、旅游、教育、传媒、体育等相关服务工作,配合完成县教科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完成相关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公共管理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杨光媛
2.咨询电话:15008507327
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民政、老龄、民族宗教、残联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编制辖区民政、老龄等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未成年人保护、殡葬改革、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等民政社会事务工作;负责保障性住房、老龄、红十字等事务工作;协助卫生健康相关工作。统筹协调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疫情防控等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民族宗教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应急管理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石坤
2.咨询电话:15908551451
工作职责:负责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安委会、县应急局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按时报送相关应急信息;负责街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指导和检查全街道各应急救援物资基地建设及物资储备工作;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等工作;负责规定权限的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上级机关对其他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或协调参与辖区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督促辖区单位和居民落实消防、安全生产;督促全街道做好应急值班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平安建设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1.主要负责人:杨绍敏
2.咨询电话:15186921027
工作职责:负责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信访、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平安建设工作;负责指导辖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普法和法治宣传工作;协调开展防范邪教、社区戒毒、社区矫正、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的治安问题;负责开展基层国家安全的宣传动员和组织防范工作;配合做好公路护路联防工作;指导协调综治中心开展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其他事项。
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所属事业单位
(一)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
1.主要负责人:杨昌文
2.咨询电话:15870237674
业务范围:承担统一受理和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等党务政务服务工作,为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业务;负责街道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办理辖区内居民、企事业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经济和民事活动需经街道审批、审核和办理的各类事项的服务工作;提供便民、惠民政策等公共服务事项的咨询工作;协助街道指导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开展党代表联络群众、提供并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指导本区域党员服务网络网格的建设、受理反映社情民意、推进区域化党建等服务工作,面向辖区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周边群众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业务,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党员政治生活场所等服务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1.主要负责人:吴霏凡
2.咨询电话:15185611680
业务范围:负责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服务工作;承担辖区内劳动力资源调查、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就业创业扶持、失业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障监察政策宣传等劳动维权服务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城镇建设服务中心
1.主要负责人:朱送强
2.咨询电话:18308646727
业务范围: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对辖区内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和拆除等工作;对未经批准的违法建设及农村乱占耕地情况,协助执法部门做好查处和整治工作;负责宣传部精神文明方面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文明宣传与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创文创卫巩固和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工作,负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内人居环境整治事务性工作;负责与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生态环境分局等上级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1.主要负责人:黄泉斌
2.咨询电话:15186794889
业务范围:负责开展辖区内社会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和协调处置辖区内群体性事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周边社会治安治理等服务工作;协助街道开展群防群治、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政法综治力量,密切配合开展综合治理服务工作;负责搜集了解辖区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的情况动态,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情况动态;负责辖区内综治信息系统、雪亮工程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管理等工作;负责辖区内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退役军人服务站
1.主要负责人:王荣彪
2.咨询电话:18685511033
业务范围:开展退役军人法律政策宣传,推广和培树先进典型工作;开展退役军人的走访慰问、帮扶解困、化解矛盾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服务工作;负责做好年度退役军人关系转接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各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业务培训;协助做好拥军优属、军属、烈属、伤残军人、带病返乡退役军人等服务工作;协助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数据采集、资料管理、汇总分析等工作;负责做好退役军人来信来访等事务性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应急救援管理站
1.主要负责人:吴平英
2.咨询电话:19885338402
业务范围:负责辖区消防、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负责开展消防、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的宣传、培训、演练和防火巡查等相关服务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财政所
1.主要负责人:杨春卉
2.联系电话:19885938909
业务范围:负责街道办事处公有资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各类项目资金管理服务工作;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易地搬迁后续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工作站)
1.主要负责人:潘芳
2.咨询电话:15286233137
业务范围:负责街道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等工作;负责做好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引导安置区外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力量和志愿者为搬迁群众提供家政培训、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工作;负责搬迁群众的信息收集及整理归档等工作;落实好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移民工作任务。
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县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组织、统筹、协调辖区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各社区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负责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考察、收集、筛选和编制上报工作,统筹做好乡村振兴资金的备案、使用;负责乡村振兴成果宣传和经验交流工作;联络协调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促进相关活动,配合联络驻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易返贫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相关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