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博士谈武学:太极拳中的化劲方法

95商服网  •  • 来源:www.95ye.com  • 关注:1602

太极拳主张柔能克刚,以擅长化劲而著称,其原理在于运用弧线力、螺旋力改变对手来力的方向,分散来劲,从而巧妙地化劲。具体讲,在推手中应用弧线将对手凶猛的刚劲儿吞化掉或是将刁钻的柔劲儿滚化掉,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凸弧滚化,即外圆化,用以化柔劲;二是凹弧化,即内圆化,用以化刚劲。




(一)凸弧为挒,滚化柔劲




凸弧滚化柔劲,就是以我为圆心,利用圆的外缘滚动化解柔劲儿的主要方法。咏春拳也有类似招法,要领是“劲力走弓背”。凸弧滚化又可以分为平圆滚化、立圆滚化和斜圆滚化三种。




平圆滚化,是指在推手时,对手用力来推我前胸。我首先用掤劲接住来劲,若对手增大劲力想推动我时,我一方面维持掤劲以保持双方力的平衡,同时,向左后或者右后方转动腰胯,形成横向平面的圆转,从而化解掉对手的直劲,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




立圆滚化,是指在推手时,对手双手控制并推我双肩,我利用腰胯放松,肩部向后微转,制造前后方向的立圆,从而化解来力。当对手双手控制并推我双肩,使我无法左右旋转,这时用平圆横向滚动是化不开来力的,因为左右两边都被其双掌封住了,只能用立向滚动来滚开来劲。方法是放松腰胯和脊椎,以腰为轴,肩向后微转,同时膝向前挤进,这时对手双手就像推在了以腰为轴,肩和膝为车轮外圆的前后上下转动的车轮上,其力难以奏效。




斜圆滚化,是指当对手双手来推我,其两只手力量不平衡时,我利用双臂和身体,制造斜圆,借助其不平衡,将其力滑向一侧。




凸弧滚化利用外圆将对手之力滑向自己身体之外,由于人体结构的原因,凸弧可以画得很大,所以可以用来化解很长的来力,尤其是柔长的来力,因此多用以化解柔力。




(二)凹弧为捋,吞化刚劲




当遇到猝然的刚劲时,来不及做出外圆凸弧滚化的反应,或者对手刚劲很大,我的前方全部被封死,无法做出凸弧,此时可以通过凹弧来吞掉来力。例如,当对手双掌聚力用虎扑向我前胸猛扑过来,我胸腹放松,微含胸收腹做出个凹弧圈,避其锋芒,使对手劲力失去着力点而落空。由于人体结构的原因,凹弧很难做大,化力空间幅度有限,鉴于刚劲通常短促,所以凹弧可以吞化之。仿佛咏春拳的“劲力走弓弦”。




凸弧外圆滚化,多用掤、捋之法;凹弧内圆吞化,多用按、挤之法。




无论是凸弧外圆滚化还是凹弧内圆吞化,区别化劲的高低,只用其圆圈的大小来定,大则低,小则高,小至成圆点者为妙手。这就是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无圈之时,外在表现也是直来直去。




(三)圆内弧(凹弧)与圆外弧(凸弧)




若双方都用凸弧接手,则两弧外切,容易相顶。若一人凸弧,一人凹弧,凹弧在外,凸弧在内,形成内切。若双方都是凹弧,则相互牵拉或者分开。




凹弧以脊椎后移为技术要点,以脊椎后移的能力为基础。凹弧把对手从我圈外放入我圈内,我的圆包围了对手的圆,变敌我二圆外切为内切。




凹弧为吞,为开;凸弧为吐,为合。凹弧吞化刚劲,凸弧吐化柔劲。对手的劲力越刚猛,我越发要吞之,开而吞之,要有气吞山河之意,有气吞山河之势,敢于放他入圈内,吞就是包围,就是裹挟。相反,对手劲力越柔和绵长,我越发细细吐之,合而吹之,置之圈外,小心翼翼,不可让绵劲入怀,以防绵里藏针。这就是太极的辩证。




过分含胸拔背不利于制造凹弧。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过分含胸拔背,这样有利于制造凸弧,而难以制造凹弧,制造凹弧要求两肩打开。




凸弧变凹弧,凹弧接着再变凸弧,既可变为平圆方向的凸弧,又可变为立圆凸弧。陈式太极拳讲究裆胯走弧线,内劲走螺旋。其中,胯走后弧,即为凹弧。凸弧先转手,凹弧先拧腰。根梢互变,根节与梢节的关系,究竟是根催梢,还是梢领根,受运动轨迹的影响。




太极拳中的化劲方法




邱海洋博士著作《中国武学》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4322.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