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16512017-06-03 11:25  95商服网

心理暗示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新菜上来,尝一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滋味,等主人详细介绍之后,你才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

再比如,有一天同事突然说: “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最后,因为太担心,你到医院做了一番检查,当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 “没病” 之后,你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充满活力,病态一扫而光。这些现象初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等人映出的小品《卖拐》令人捧腹不已。范伟饰演的那位买拐者,在卖拐者骤步的心理暗示下,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腿有毛病,最后买下了那副拐。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暗示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 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 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暗示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 “自我” 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 “主见”。一个“自我” 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 “有主见”、“有自我” 的人。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 “有主见” 的。“自我” 的不完美,以及 “自我” 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 “自我” 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 “自我” 和 “主见” 的补充和辅助。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

“忽忽悠悠就瘸了”——心理暗示


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 “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