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红花岗区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标签: | 红花岗区,政务服务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上午9:00-17:00(周末及节假日除外) |
电话: | 0851-28433259 传 真:0851-28436118 |
地址: | 遵义市海尔大道党政办公区区政府四楼 邮政编码:563000 |
英文网址: | https://www.chinaservicesnet.com/shop/665.html |
红花岗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扼川黔之要冲,是中国革命老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国土面积430.5平方公里,辖4镇11街道,有40个村75个社区,户籍人口49.66万人,常住人口63.27万人。先后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省经济强区”。遵义高新区于2022年成功升建,成为遵义第1家、全省第3家国家级高新区。2023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9.82亿元、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9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456.53亿元、2968.04亿元,分别增长12.1%、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957元、22147元,增长5%、7.8%。202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24亿元、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97.5万元、负增长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560.02亿元、3079.77亿元,分别增长12.7%、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报数为29379元、15419元,分别增长5.4%、12.6%。
红色圣地。红花岗区是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的地方。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历史名城。红花岗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境,属鄨国。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置鄨县,先后辖于犍为郡、牂牁郡、平夷郡、平蛮郡。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十六年(642年)播州所辖罗蒙县改名遵义县。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播州土司杨轸以穆家川(今老城)设治所,自清始,府县同治。1949年11月遵义解放,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县级遵义市,1997年撤市设红花岗区。山川俊秀、名人辈出,一部府志穿越千年,汉三贤、清三儒赓续传承,儒家文化、土司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交融共生,历史文脉绵绵不息。
产业新区。红花岗区是黔北工业源头、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地。近现代工业发端于清末,兴起于抗战时期,壮大于“三线建设”。近年来,红花岗牢固树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的理念,按照“高新产业引领、材料工业支撑、三产服务突破、争资争项保障”的发展思路,把遵义国家高新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主阵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初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健康医药为主导产业,以大数据场景应用和数实融合为主抓手”的“3+1”工业发展体系,孕育了贵州钢绳、廖氏化风丹等知名品牌,聚集了容百锂电、航锐航空等18家“专精特新”企业,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6个,规上工业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大数据融合发展指数达56.7。有限上批零住餐市场主体224家,2024年上半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达20.88%。
绿色城区。红花岗区建成区面积49.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94%(含新蒲新区),有800余年建城史,“三街六巷”“十二桥”,街有街的来历,巷有巷的故事,桥有桥的传说。城内“三山”环峙,“一水”穿城,新老两城栉比相望,生态环境优美,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降水量1094.2毫米,年平均气温15.2℃,清代诗人吴寿昌赞曰:“今日南黔旧西蜀,何人不羡播州居”。区内有湘江河、洛江河等大小河流22条,海龙水库、红岩水库等大小水库16座,凤凰山、大板水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大生态“肺叶”,既是遵义城区的后花园,也是市民朋友的天然“氧吧”,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区内文旅资源丰富,有1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技艺精湛的石刻闻名全国,遵义会议会址四季游客如织。
民生福地。红花岗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幸福底色。截至2024年5月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93所,有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遵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学生12.09万人,中考成绩连续16年全市前列,获体教融合试点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5家,养老机构及设施40家,整体医疗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力以赴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