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入口)
【位置面积】惠民县位于东经117°17′至117°49′,北纬37°6′至37°35′之间。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滨州市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邹平市相望,西与济南市商...
机构信息
地区: 惠民县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网址: 进入网站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节假日除外)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冬季)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00(夏季)
电话: (0543)12345 ,0543-5321321
地址: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六路686号 ,邮政编码: 251700
详细介绍

【位置面积】惠民县位于东经117°17′至117°49′,北纬37°6′至37°35′之间。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滨州市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邹平市相望,西与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区交界。县域南北长度51千米,东西长度46.5千米,总面积1363.42平方千米。

【地质】 惠民县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北陆台的下坳地带,由于历史上黄河的迁徙、泛滥,大量泥沙沉积、填充,地质结构松散(地表层为透水层,中层为含水层,下层为隔水层),对储藏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地貌】惠民县地属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8~20.7米,平均地面高程一般在12米,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之间。地貌有平地、坡、岗、洼地等交错分布,其中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50%;决口扇形地占23.7%;洼地占10.3%;河滩高地占16%。由于坡地和决口扇形地及洼地交错分布,洼地地面坡降缓,而且有沙岗阻隔,不利于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因此,易涝易碱。

【气候】  2022年,惠民县平均降水量796.8毫米,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平均日照2443.8小时。综合全年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属正常年份。

降水  2022年,全县平均降水量796.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6.2毫米,较2021年同期偏少229.7毫米。全年中雨10次,大雨6次,暴雨3次,大暴雨1次。

气温  2022年,全县平均气温13.8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5摄氏度,较2021年同期偏低0.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2摄氏度,出现在6月25日,比30年历史最高值40.8摄氏度偏低1.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1.3摄氏度,出现在2月18日,比30年历史最低值-19.7摄氏度偏高8.4摄氏度。

光照  2022年,全县平均日照2443.8小时,较常年、2021年同期分别偏多1.3小时和147.6小时。

【土地资源】  至2022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36341.97公顷,其中农用地112,879.05公顷,建设用地20912.07公顷,未利用地2550.85公顷。全县耕地总面积74249.391公顷,人均1.73亩,林地总面积25460.09公顷。

【矿产资源】惠民县主要矿产为石油、地热等。矿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了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开展了天然卤水、矿泉水、地热专项排查。对县境内地热企业逐一登记造册,严格日常监管,促进资源有序开发,持续利用。

【水资源】降水量惠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82.3毫米,折合水量为79437万立方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夏季多雨,汛期6-9月占年降水量的75.8%,冬季少雨雪,降水量仅占年降水总量的4-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其中年最大降水量为1059.9毫米(1964年),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82.0%,年最小降水量为279.1毫米(2002年),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2.1%,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3.8倍。

地表水水资源量惠民县1956-2016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533.9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全县淡水区(矿化度小于2克/升)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8403.3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当地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重复计算量,经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875.5万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一次利用的最大水量。惠民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包括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引黄水量三部分。全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945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692万立方米、地下水2958万立方米、引黄水量880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至2022年底,惠民县林地面积25460.09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0863.21公顷,其他林地4596.88公顷。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惠民县内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县内有木本植物38科122种,主要有白蜡、国槐、杨、柳、槐等。草本植物50多科230多种,野生草本植物有木贼科、睡莲科、禾本科等47科,20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真菌植物28科150种,其中食用菌有蘑菇、木耳等。植物资源中的药材有益母草、车前子、枸杞等168种。

动物资源全县有脊椎动物250多科850多种。野兽有黄鼬、野兔、刺猬、狐狸等10科20种,家畜有牛、马、羊、狗等。野禽有喜鹊、麻雀、燕子、黄鹂等28科60种,家禽有鸡、鸭、鹅、鸽等。昆虫有153科600多种,蛛形动物有23科74种。水生动物有鱼、虾、蟹、鳖、蚌、青蛙、蟾蜍、水蚤等40多科100多种。

历史文化

【历史人文】惠民域地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氏族部落聚居。夏属兖州域,商为蒲姑国地,周为齐国境,秦始置厌次县,北宋筑城。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因城东南20里有惠民沟而定名)。至2016年,惠民建县已有2200余年,历为郡、州、府治所,专署驻地。惠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曾长期为山东省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鲁北首邑”“燕津门户”之美誉。县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兵圣孙武,汉代大文学家、智圣东方朔,开一代画风先河的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元代杰出剧作家康进之,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之芳,清末铁路工程师陈西林,现代植物学家李中宪,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的楷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可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魏炳波等名人先贤都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传统文化】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劳动人民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大量优秀文化成果依旧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惠民县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至2021年底,全县有胡集书会、惠民泥塑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东路梆子、清河镇木版年画、武定府酱菜、惠民制鼓、杜桥豆腐皮、鼓子秧歌、魏集驴肉、莲花灯制作技艺10个省级非遗项目,32个市级非遗项目,累计公布5批9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史迹遗存】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迹遗存较多。至2021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6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魏氏庄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沙窝战斗遗址及烈士墓、吴洪英殉难地及烈士墓、毛岸英大商旧居、夹河战斗遗址被认定为第五批(革命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化烈士陵园、淄角烈士陵园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惠民县围绕旅游富县战略目标,大力实施“1234”旅游发展战略,倾力培植“孙子故里•智慧惠民”旅游城市品牌,加快孙武古城、魏集古镇2个核心旅游区建设,启动滨惠大道、大济路、沿黄风情带3线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北部孙武古城兵学体验、南部魏集古镇民俗风情、东部温泉康体养生、西部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全域旅游格局。至2021年底,全县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2处(孙武古城旅游区、魏集古镇旅游区)、AAA级景区7处(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武定府衙、武圣园、鑫城现代农业示范园、渤海革命老区兵器博物馆、孙子故里森林公园)。魏氏庄园是中国北方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惠民县成功创建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魏集镇魏集村、麻店镇五牌村入选全省首批景区化村庄。魏集镇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惠民县获评“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红色体验旅游名县”等称号。

建置区划

【建置沿革】惠民域地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氏族部落聚居。夏属兖州域,商为蒲姑国地,周为齐国境,春秋战国为齐地。秦置厌次县,属齐郡。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厌读压)之,次舍于此,故名。县治在今桑落墅北。西汉改厌次县为富平县,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王莽篡汉后改富平为乐安亭。62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复改为厌次县,仍属平原郡。三国为魏地,名厌次,属乐安郡。晋名厌次,属冀州刺史部所辖乐陵国,刺史部驻厌次。北魏名厌次,县治迁马岭城(今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属沧州乐陵郡。北齐556年(天保七年)废厌次,将原厌次县并入阳信县,县治马岭城,属乐陵郡。隋初为阳信县,属渤海郡。586年(开皇六年)废渤海置棣州,县属棣州。596年(开皇十六年)复置厌次县,属棣州,县治迁至今辛店乡先棣州村一带。606年(大业二年)废棣州,厌次县属沧州。不久,废沧州,复置渤海郡,厌次属渤海郡。唐621年(武德四年),复置棣州,厌次属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废棣州,厌次属沧州。643年(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州治驻厌次,厌次还属棣州。天宝初,改棣州为乐安郡,厌次属乐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乐安郡为棣州,厌次属棣州。五代厌次属棣州。907年(后梁开平元年)棣州刺史华温琪为避水患,将州治与县治均迁于厌次东南(今清河镇古城马村一带)。宋厌次县属河北东路棣州乐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迁州治、厌次县治至阳信县界乔子镇之八方寺(今惠民县城址)。金厌次属山东东路棣州防御郡。元厌次县属济南路棣州。明1368年(洪武元年),废厌次县,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乐元年),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属济南府。清初仍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为山东布政使司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因城东南20里有惠民沟而定名)。为武定府的附郭县。中华民国1913年废武定府,惠民县改属山东省公署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惠民县改属济南道。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设惠民城。1928年废武定道,惠民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于惠民县城置山东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辖惠民等11县。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惠民县境内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1942年9月,冀鲁边区在商河、惠民两县边界地区建立商惠县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10月渤海区建立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1945年8月30日,惠民解放。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县原一、二区归惠民市管辖,市政府驻惠城;其余地区属惠民县管辖,县政府驻何李村(今属辛店乡)。惠民市、惠民县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署所辖。10月,撤商惠县、三边县。1946年12月建杨忠县。1948年4月,惠民市撤销,其辖区归原县建置。1949年4月,惠民县党政机关由何李村一带迁入惠民城。1949年5月,杨忠县改称惠济县。1950年5月,渤海区撤销,原辖专区调整,建立惠民专区,专署机关驻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管辖。惠济县撤销,其辖区分归惠民、济阳、商河三县。1958年12月,滨县、惠民县合并,称惠民县,属淄博专署,县政府迁驻北镇。1961年4月10日,惠民县、滨县分治,惠民县原辖13处人民公社改为13个区,县政府迁回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所辖。1967年3月,中共惠民县委、惠民县人民委员会被惠民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属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署,辖县不变。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称滨州地区,惠民县属滨州地区。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惠民县属滨州市。至2022年,惠民县仍归滨州市所辖。

【行政区划】至2022年底,全县有3街道12镇,即:孙武街道、何坊街道、武定府街道、石庙镇、桑落墅镇、麻店镇、皂户李镇、淄角镇、辛店镇、胡集镇、魏集镇、清河镇、李庄镇、姜楼镇、大年陈镇,共100个行政村。

人口方言

【人口】2022年,惠民县人口数量保持平稳态势。全县出生登记4200人,死亡8445人。

【方言】惠民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冀鲁方言。具体说,是齐东方言片的西北隅。由于地理位置及传统交往的影响,境内方言也有明显差异。徒骇河以北至北县界为惠城方言片,是惠民方言的代表。其特点是降调较多,去声和很多阳平字都读为31。徒骇河以南至黄河岸及西部属大年陈方言片。其特点是鼻音较重。徒骇河以南的东部属胡集方言片,包括胡集、陈集等地。其特点是吐字较轻,尾音上挑。另外,还有个“方言岛”:淄角以南、姜楼以北,申桥以西,约有十几个村庄。其特点是把“走”“坐”读成“陡”“垛”。

民族宗教

【民族】惠民县境内以汉族为主体,截止到2022年8月,全县有少数民族成分27个,少数民族常住总人口1343人,其中回族554人、满族230人、蒙古族106人,土家族64人,彝族55人,壮族63人,苗族60人,傈僳族50人,白族23人,其他民族有佤族、拉祜族、侗族、朝鲜族、黎族、怒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布依族、布朗族、水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畲族、维吾尔族、藏族、毛南族共138人。

【宗教】 2022年,全县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四大宗教,现有宗教团体2处,分别为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县天主教爱国会,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共18处,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10处,天主教活动场所6处,伊斯兰教清真寺1坊,佛教活动场所1处。基督教“以堂带点”聚会点8处。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滨州政务服务网办事大厅入口

滨州政务服务网办事大厅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滨州政务服务网个人办事入口

滨州政务服务网个人办事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惠民县税务局

惠民县税务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惠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

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科学技术局

惠民县科学技术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惠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卫生健康局

惠民县卫生健康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惠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查看详细信息)
惠民县医疗保障局

惠民县医疗保障局

(查看详细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