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东宝区辖1个乡、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管工业园,38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委员会,国土面积1298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27483.07公顷,常用耕地总面积26093.07公顷。2021...
机构信息
地区: 东宝区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网址: 进入网站
工作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00(公休日除外,季节性办公时间调整见公告)
电话: (0724)2365887
地址: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金虾路9号
详细介绍

东宝区辖1个乡、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管工业园,38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委员会,国土面积1298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27483.07公顷,常用耕地总面积26093.07公顷。2021年末,全区总人口309852人,比上年末减少201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6.6%,全年出生人口1537人,出生率为4.96‰,死亡人口1358人,死亡率为4.38‰,自然增长率为-6.52‰。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53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19.57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二产业172.07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219.9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4亿元,同比下降25.5%。其中,教育支出4.53亿元,同比增长1.6%;科学技术0.13亿元,同比增长93.9%;农林水4.39亿元,同比下降30.6%。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23亿元,林业产值0.95亿元,牧业产值9.92亿元,渔业产值5.8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1亿元。全区202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693公顷,比上年增加1.03%;产量14.8万吨,增加2.81%。油料种植面积12746.7公顷,比上年增长15.04%;产量3.16万吨,增长9.72%。全年生猪出栏20.47万头,羊出栏20.23万只,牛出栏4031头,家禽出笼263.19万只,禽蛋产量6763吨。全区放养面积4440公顷,其中,精养鱼池2320公顷,塘堰2120公顷。完成水产品产量23567万吨,新增稻田综合种养133公顷。新增中蜂养殖3000群。

全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22公顷,新建标准化绿道15千米,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石桥驿镇);省级森林乡村3个(马河镇三里岗村、石桥驿镇白马村、仙居乡柴黄村)。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31宗86.93公顷,上缴森林植被恢复费1143.09万元。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21.97公顷,修复退化林333.34公顷,建设公共绿地12公顷,绿化通道15千米,组织全民义务植树5480株。申报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社区1个、森林单位3个、森林乡村3个、森林人家12个,乡村公园42个。成功申报3家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1家诗尼曼家具湖北有限公司;重新评审认定亚丹生态家具(荆门)有限公司和湖北洲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宝区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向国家林草局申报的国家级“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现已通过国家林草局评审验收,被认定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即争创“国家东宝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取得成功。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23个整治村建设,5个示范村建设。改造农村户厕428座,四年累计改厕20927座,农村厕所卫生普及率达95.6%。培育山缘香菇、碧鲜农业、道地药材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4家农业企业获“荆品名门”品牌标识授权。新增“二品一标”企业2个,产品3个,全区“二品一标”产品总数31个,企业总数17家。

全区农机总动力44.2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484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10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53539部。插秧机保有量781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737台,秸秆打捆机保有量160台。全区综合机械化水平85.2%。全年完成主要农作物土地机械耕整3.08万公顷,机耕率99%;机械播种1.83万公顷,机播率58.76%,机械收获2.90万公顷,机收率93.27%。2021年,东宝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东宝区农机发展中心被评为“全省抗灾救灾先进组织单位”。

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6793户20517人,20个脱贫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452元,比2020年增长9%。投资7952万元,实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106个。持续落实“一户两业”增收措施,全区有493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全覆盖;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就业8890人,比2020年8824人增加66人。资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学生3639人次221.1万元,发放“雨露计划”410人次164万元。脱贫人口参保率、资助率达100%,享受“985”健康扶贫政策24659人次,全面完成农村低收入人口危房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

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71亿元,同比增长25.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97.4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技改投资75.7亿元,同比增长109.5%;完成工业用电量15.06亿度,同比增长18.52%;完成工业增值税2.92亿元,同比增长4.53%;完成规模企业培育任务15家。全年调度75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23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36.7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44.5亿元,已全部开工入库。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9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57.3%,超时序进度57.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5家。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64.6%;绿建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45.3%。磷化133.59亿元,同比增长16.67%。(已修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0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15.13亿元,同比下降45.5%。工业投资完成197.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61.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3.4%。预计实现进出口12.8亿元,同比增幅52%。其中,实现出口9.8亿元,同比增幅122.7%;实现进口3亿元,同比下降25%。全区建有电商运营中心、农村电商仓储配送中心、电商创业园,整合优化升级3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基本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达2.12亿元。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80.30亿元,比年初净增38.06亿元,较年初增长7.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2.62亿元,不良贷款率2.63%,累计化解不良贷款5.8亿元。

全年新申请商标964件,新注册商标735件,有效商标注册达3620件;专利授权量130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6件。全年完成有效技术需求45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49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8项,超额完成市定目标。获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总量达到66家;获批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7.5%。截至年底,全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星创天地4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8家。

全区有各类学校83所。其中,幼儿园47所(公办23所,民办24所),小学23所(民办1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民办1所),职教中心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7723人,职业中学学生1593人,在园幼儿7540人。教职工3051人,其中专任教师2499人。全年投资564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和改建教学楼、运动场地30147平方米,长宁实验学校、万华城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峰中学被评为全省平安中小学,海慧中学、象山中学、实验小学等1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

全区文化产业单位(法人单位及个体户)3012家,从业人员1.81万人。全年举办文化队伍培训18次,培训来自各村(社区)文艺骨干2000余名。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举办文艺骨干培训16次,培训业务骨干2100余名,发展志愿者600余人。区图书馆全年到馆人数达到10万人次,数字资源扩容至8TB,开展全民阅读活动90余场,参与人次达5.8万余人次,公益展览12场,参观人次达4.7万余人次。区文化馆全年到馆人数达到8万人次,开展文艺活动2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达200万余人次;公益展览2场,线上线下参观人次达20万余人次。全年接待旅游38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9亿元。

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7个。其中,区人民医院1个,民营医院4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区妇幼保健院1个,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乡镇卫生院6个,卫生分院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门诊部(所)72个。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505人(含区人民医院),其中乡村医生12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76人(含区人民医院),注册护士633人,区、乡两级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196张。

培训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86名。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一级127名、二级382名、三级1171名。全区全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40余场,成功举办了春天的盛会——圣境山飞行体验大会,道达尔.李宁李永波杯全国三对三羽毛球比赛、湖北省滑翔伞冠军赛、湖北•首届“梦之蓝”大众山水运动季2021年攀登湖北名山登山比赛、湖北省第十八届成人游泳公开赛、湖北省第五届游泳救生比赛、湖北省十项联赛湖北省青少年游泳俱乐部赛总决赛、荆门市职工游泳比赛和启明星杯青少年游泳比赛等各项活动。圣境山滑翔基地一级平台基础设施、东宝文体中心运动员食堂及公寓正在建设中,东宝文体中心游泳馆建成并正常运营。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采购健身器材150套,配备健身路径15套。全区共有全民健身站点20个,体育项目25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达3.29平方米。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80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9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30万元,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4472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648人(含退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86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487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18万人。社会救助对象5337人,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900余万元。下拨6所农村福利院公益经费162万元。全区已建通车的沥青(水泥)公路里程2029.277千米(含漳河镇),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达153千米,绕城公路东西外环32千米(东西外环线地图采集总长21.74千米,32千米东宝段建成使用。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铁路3条,境内长86.65千米;在建一条沿江高铁,东宝段长15.18公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铁路3条:长荆、焦柳、浩吉(蒙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客运站6个(四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5个),建成农村客运候车棚61个、招呼站78个;已使用的马河镇内河渡口1个。全年47个城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6条市政道路建设,35个老旧小区改造,1个农贸市场。完成创城基础设施维修、立面改造、绿化补植等问题整治500余个。

全区新增1个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文明校园;7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校园、3个省级文明单位;25个市级文明社区,21个市级文明单位、12所市级文明校园。全区评选文明单位109个、文明村镇(社区)74个、文明校园24个,推荐的赖国军成功荣登“中国好人”榜。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300余户,同比增长4.1%。

全年发放排污许可证35家,办理排污许可证备案登记35家。完成5处(南桥村、永圣村、八角村、万家坪村、盐池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工程建设。1—12月,东宝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优良率81.4%;PM10浓度均值5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9%;PM2.5浓度均值4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1—12月,漳河白石港、天鹅湖和文明湖3个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王林港、象河、钱河、姚河、安河、马河等6个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市定目标。4座中型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Ⅲ类标准,达标率100%。东宝区6个乡镇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93个行政村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创建率74.4%;子陵铺镇四坪村、蔡冲村、华阳村等20个村正在申报创建2021年度省级生态村。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荆门市政务服务网入口

荆门市政务服务网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荆门市东宝区税务局

荆门市东宝区税务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行政审批局

荆门市东宝区行政审批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政务服务中心

荆门市东宝区政务服务中心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荆门市东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卫生健康局

荆门市东宝区卫生健康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医疗保障局

荆门市东宝区医疗保障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

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

(查看详细信息)
荆门市东宝区科学技术局

荆门市东宝区科学技术局

(查看详细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