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为啥还不想取代安卓?

硬核熊猫说  •  • 来源:今日头条  • 关注:1038

   很多人可能很奇怪,为什么不取代安卓呢?其实鸿蒙在酝酿一盘大局:它比取代安卓更加重要!

  那么鸿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比取代安卓更加重要?

今天就来聊下这个!

鸿蒙系统的野心

鸿蒙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手机系统,但实际上并不是。华为消费者业务余承东就介绍得非常详细:

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安卓)、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鸿蒙系统

从这句话可以归纳出几个关键名词:微内核;分布式操作和全场景;架构级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以及“为未来而生”。共6个技术特点和一个方向。

华为提到了“为未来而生”,那这个“未来”到底是哪个未来。不同的人,解读的可能不同。但是我们结合任正非的回应,就会相对清晰一点。

物联网

2019年,任正非面对采访时说道:“鸿蒙系统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其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从这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未来应该指的是:物联网!

而这个物联网就是鸿蒙的大局!它比取代单一的手机端更加让人期待

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也非常简单。华为手机和笔记本就有类似的场景:比如,它们两者碰一碰就可以实现多屏协同。

这个功能相信很多人都用过,它可以节省我们非常多的时间,而这个就是物联网中的一种。然后我们再联想一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华为手机和电脑会不会更进一步,做到可以不需要触碰也可以互通。

多屏协同

除了手机和电脑,手机和电视可不可以实现互联?那手机和音响、和汽车、和VR呢?如果继续放大设备,比如手机和空调、冰箱等各类家电可以互联么?所以问题来了,这些将来连通的不同设备是不是需要一个统一的系统呢?

肯定需要,而鸿蒙就是这样一个系统。我们现在回头看看,未来,当我们的“5G+物联网”普及后,鸿蒙系统是不是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说鸿蒙是“为未来而生”。

当然到这里,很多人会说:5G喊了一年,什么也没见到,怕不是骗局吧?说实话,熊猫非常能理解这句话,并且感同身受。除了为5G多缴纳了一些手机话费外,我们好像还没真正享受到革命性便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联网就是个骗局!因为有两大原因:


  1. 万物互联真正迎来革命性的变化,惠及的先是企业。只有企业制造出设备,才能丰富我们生活。
  2. 纵观历史,基础设施改善人们生活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这需要沉淀。


华为的野心有多大?

不过,与炒作概念的企业不同,华为确实扎扎实实地在制造行业中进行深耕,他们的策略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到全球第一。

这点在2019年,华为提出了:“1+8+N”的战略就可以探查一二。

其中1+8,就是华为自己布局的业务。1就是手机入口:8就是PC、平板、汽车、大屏电视等8个辅助入口。这些是华为自己在做的生态业务。

2019年,华为公布智慧屏项目,入局电视行业。2020年4月,华为宣布携手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18家车企,共同建设5G汽车生态圈。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宣布穿戴设备份额全球第一 等等。

可以说,华为自身在“物联网”布局上已经足够明确。但是鸿蒙系统的目标绝不仅仅限于生活场景,还有工业场景。

其中“1+8+N”战略的“N”指的就是各个lot硬件,这些是给鸿蒙系统合作企业的。2020年9月,华为宣布将与海尔、美的、九阳、老板等家电巨头合作,共同推出搭载鸿蒙OS的家电产品。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硬件就是一个场景,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将促成了真正的“万物互联”。而各类场景的综合,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六大名词之一:全场景!

1+8+N

所以鸿蒙系统从一开始就将目标瞄向“万物互联”,最终目标是实现跨终端无缝衔接。物联网的领域包括了手机端,又远比手机端要多的多,涵盖了生活和工业两大量级!

当然,很多人还是会问一个重要问题:鸿蒙能否取代安卓。

鸿蒙能否取代安卓?

如果硬要回答,熊猫的答案是既能也不能。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解释一下六大名词的微内核和架构级别安全的概念。

实际上安卓和鸿蒙并不在同一条赛道上,根本区别是内核不同,安卓是基于LINUX的宏内核,鸿蒙的是微内核。

宏内核就像把公司所有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办公,这样大家在一起交流,工作效率就非常高。但是有一个问题,万一某一个人感染了病毒,那么所有人都将被传染。所以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比较差。

微内核与宏内核

而微内核就是把几个人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他们工作起来效率相对差一点,但是超级稳定安全,即使某一个房间被攻陷,其他也会安然无恙。两者相比,一个胜在安全,一个胜在效率。

鸿蒙系统就是采用微内核,至今保留有三种内核:Linux、鸿蒙微内核、liteOS三种,未来将会逐步过渡到鸿蒙微内核。

但是到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安卓的宏内核效率更高,为何不先用宏内核再慢慢加强安全性呢?这就要说到安卓宏内核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了:过于冗杂。

安卓操作系统有超过1亿行代码,其内核代码超过2000万行,将这么多东西挤在一起。小于2G的运行内存很难跑起来。但是平时常用的只有8%的代码。

还记得以前安卓手机卡顿,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而未来很多智能设备的内存比较小,注定很多设备无法运行安卓。也正是因为这些缺点。

安卓母公司谷歌在2017年就上线了另外一款系统:Fuchsia,用于未来的物联网。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鸿蒙系统上线后,谷歌的Fuchsia也开始发力。

但是,也并不是说采用微内核系统一定比宏内核系统慢。如果利用得好,也是可以提高性能的。鸿蒙 OS 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 IPC 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应用响应时延降低 25.7%。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 5 倍。

谷歌的Fuchsia系统

所以,鸿蒙真正对标的是谷歌的:Fuchsia。而两者都不是为了取代安卓系统。事实上也很难取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而生态也关系到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

实际上一款操作系统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生态的建立。虽然很难但并不代表不能。不管任正非还是余承东就不止一次表示:安卓生态可以迅速移到鸿蒙,美国公司要利益最大化的话,应该继续让我们使用安卓系统。

潜意思就是,我们可以使用安卓,但是你要断人后路,那我们只能披荆斩棘了。

鸿蒙系统的决心

鸿蒙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建立生态。

鸿蒙从诞生起就注定要走一个不平凡之路,其命名有“开天辟地”的寓意,因为在鸿蒙之前,中国软件行业枝繁叶茂,但没有属于自己的“根”。可以说,我们的商业大厦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

而建立生态系统是每一个企业都想做的事情,因为谁也不想用别人的成果,那样相当于被人遏制住咽喉,尤其对方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小米高管潘九堂就曾说过类似的话:“只要华为愿意开放麒麟芯片或鸿蒙系统,平等对待,我相信所有国产厂商都愿意支持”

但是所有厂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构建生态系统的阻力实在太大了。所以华为要做国产操作系统,要构建中国基础软件的“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开放,也就是开源。

余承东在2020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华为将代码无偿捐赠给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之后鸿蒙的开源将会逐步开放。根据计划大屏、手表、车机等(内存128KB-128MB)终端设备于9月10日已经开源。2021年将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

华为倾尽所有,抢下3亿台市场后,鸿蒙系统为啥还不想取代安卓?

2021年10月后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开源除了打消顾虑之外,还可以加速生态建设。

随着使用鸿蒙系统的厂商数量逐渐增多,一些系统bug和其它问题,相关上下游厂家都会提供补丁包和修复等等。可以说开源有百利,但是也有一害,就是不属于自己了。

在中国的企业,有谁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几乎少得可怜。而这一步也奠定了华为扎根中国系统的决心,就像是在告诉大家:来吧、现在这个系统是中国的,我们一起把它做大。

有了决心,华为也注重帮助开发者减少工作量和开发难度。华为利用多终端开发 IDE,多语言统一编译等功能,开发者可以实现上面说的六大特点: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什么意思呢?我们打个比方:某个APP只需要开发一次,就可以在手机、电视、PC等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上部署,最终实现共享生态。

这样每一款APP就不用在不同设备间进行多次开发了。是不是减少开发者的工作量?

在降低开发难度上,华为还推出了方舟编译器,最快只需要1-2天就可以将安卓的生态复制到鸿蒙。

除了简便。方舟编译器还可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系统响应速度提升44%,第三方应用重新编译后流畅度可提升60%。对了,顺便说一下:华为方舟编译器是首个取代 Android 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而且它也是开源的。

有了诸多的便利和足够的利益,才能让开发者有动力去构建生态圈。除此之外华为还有一个优势:自己的硬件生态。就是上面说的1+8,这是华为硬件核心,可以直接升级到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的机遇

根据此次王成录的在TEDx大会上的透露,今年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保守目标是3亿台。这是其他软件公司没有的优势。

余承东在评价微软操作系统时讲到:微软没能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成功是因为没有强大的终端能力,“我们每年出货几亿台,相比他们更容易打造这个生态。”

华为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生态系统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和财力,具备了地利之势!除此之外,自从华为和芯片被制裁后,国人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过度地依赖国外的科技,就像悬在中国科技头上的利剑,什么时候斩下只是看别人的意愿而已。

华为倾尽所有,抢下3亿台市场后,鸿蒙系统为啥还不想取代安卓?

可以说此时此刻,所有国人都希望和支持国产软硬件能够独立自主。这是人和!王成录说过:没有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限制反而让中国企业有了释放潜力的机会,是危与机并存的。

制裁会把人逼入绝境,但恰恰是因为绝境,反而会激发华为骨子里的韧性。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华为手机将在国外寸步难行,但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华为就自建了HMS,并将API数量从885个跃升至12981个。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改变国外用户的选择行为,但是也不至于被挤到没有软件可用。

靠的就是华为不服输的精神。退无可退,也就不必再退了。所以说,此时也是天时。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鸿蒙、为中国系统之根而战的鸿蒙。我们真的无法想象,除了华为还有哪个企业能带领中国构建自己的“根基”?

所以,熊猫宁愿相信,如果有一个系统能够成功,那么它一定是鸿蒙。当然我们也需要冷静下来,生态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知道方舟编译器已经发布将近一年,真正合作的也不过优酷、新浪、百度、淘宝等40余款top应用。

而安卓总的软件早在2009年就突破了一万个。所以鸿蒙系统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为此,华为将其定位于长期战略,时间线为:5-10年。如此长远的规划,必然面临更多的困难,或许也只有华为这种不单纯为利益的公司才能完成。

就像从一开始被质疑是PPT项目,到现在被质疑无法成功一样,未来鸿蒙面临的困境和质疑会非常大。但正应了那句古诗: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是一场典型的科技突围战。在历史上,我们遇到了很多次这种科技战。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华为加油!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34522.html(转载请保留)